“為何在此刻提出併購計劃?”
“公司為何考慮XX為併購對象?”
若要應對近期氣勢澎湃的“併購軍團”,請把上述發問方程式背熟。
近期,併購話題不絕於耳,單是產業領域就出現“連三併”互動,包括UEM置地 (UEMLAND, 5148, 主板產業組)與陽光(SUNRISE, 6165, 主板產業組);怡保置地(IJMLAND, 5215, 主板產業組)與馬資源(MRCB, 1651, 主板建筑組);雙威控股(SUNWAY, 4308, 主板建築組)與雙威城(SUNCITY, 6289, 主板產業組)。
而且,併購的對象全都是優質公司,未來獲利潛力無限。
雖然上述公司會換另一種方式繼續在馬股上市,可是現有小股東若輕易地放過這場“變身秀”途中散溢的賺利,由大股東的花言巧語催眠,“殺雞取卵”的後果將白白浪費口袋增值機會。
因此,請放下出席股東大會爭搶食物與免費禮物的習慣,先在家把《投資致富》獨家傳授的問題與技 巧練好。當發現有一天能完全參與整個股東大會上的流程時,屆時驀然回首,你也早已相對訓練成一個觀察敏銳且投資心得豐富的股東。這種成就與相伴而來的無形 財富,不是比股東大會後的招待餐點滋味更美味嗎?
小股東問出所以然
別讓投資吃了虧
目前與股東利益最直接相關的,就是潛在合併與收購議題。
要知道若有龐大併購案,合作前景明朗的話,股價肯定在復牌時應聲而起。這種直接讓投資回酬提高的機會,怎能不積極發問呢?
尤其目前馬股正處上升盤局,許多併購與私有化案卻紛紛浮現,似乎不太符合商業運作準則。這時就要懂得勇敢發問,否則當所有潛在利益都僅隨著一次過支付而終結時,屆時才扼腕嘆息走寶已來不及了。
當然,無的放矢或不著邊際地發問當然沒有難度。不過,若必須在嚴肅正式的股東大會上,有條不紊地向董事部針對公司營運疑慮或前景一一發問,並懂得抓住董事避重就輕的回答追問,這才是“股東”兩個字真正涵義與職責所在啊!
● 為何獻購價為這個水平?是按照甚麼方式計算?是否納入未來獲利展望?
● 公司為何不考慮透過資本回退/換股方式進行?
● 為何此刻考慮併購或收購?除了商業考量,還有其他因素嗎?
● 公司為何考慮XX為併購對象?如何確定併購後有更好商業效益?
● 公司獲利前景明朗與營運穩健,私有化難道不覺得可惜嗎?
● 公司是否還會考慮重新上市?重新上市考量為何?
● 公司是否尋找資產遭低估的收購商機?
● 公司是否是併購目標?在何種情況下公司願意被收購?公司偏向獨立嗎?
● 在合併與收購交易中,公司是否有經過適當精密審核?若這些交易告吹,是否有“分手費”條件懲罰?
● 交易現在處於甚麼階段?何時會結束?
● 探討潛在收購行動上做了甚麼?是否有任何抵制收購策略?公司是否有其他方法來預防敵意收購?
小股東醒覺
革命未成功
小孩嬉戲追逐,銀髮中年聚集說笑。這種公園歡樂和諧的畫面,有沒有想過換了場景,結果可能就蒙上一層灰色可怕印象。
嘗試換上常年股東大會舉辦地點(酒店或度假村)佈景,配上散會後“搶包山”似的瘋狂爭食情況,加上偶爾還有股東遲到而拿不到免費禮物的氣炸模樣――不用嚇得目瞪口呆,這只顯得你少見多怪。
所以,若以“吃喝玩樂”形容散戶,許多人掩嘴偷笑之餘,相信也不忘點頭附和。
不過,近幾年也有許多小股東當自強,不但熟讀國內外經濟企業動態,在股東大會發問環節上侃侃而談,甚至還數次成功向不合理議程說“NO”,推翻許多估值過低收購案。
當個合格小股東
對不起,上述僅是少數者功勞。大部份散戶在股東大會上仍只是“有聽沒懂”,沉醉美食禮品多於嚴肅課題。總結一句,革命尚未成功。
為了解決這種投資智能開發不均衡現象――當然,更多是為了自己辛苦投資的期望回酬,散戶有必要瞭解股東大會流程外,更必須懂得發問,不僅讓自己增長投資知識,更協助董事與管理層規劃與發展明智對策,並調整投資方向與組合。
這種雙向互動關係若能加強,相信該公司營運結構將呈正比走高。尤其若能掌握下列熱門問題,你將能取到合格小股東盡責準證。
● 由於近期設及違約/列入PN17公司,董事部是否有信心能設定一個良好策略與方向,並設立一個期望,以期提高財務報表素質?
● 公司是否有“吹哨子”政策?若有,政策為何,有甚麼議題會在今年報告?內容又是甚麼?
● 是否有重要待審訴訟沒有記錄在年度報告中?
● 公司是否有正式程序規劃每個董事或員工的成功標準?
● 公司是否有建立預防或檢測走私與洗錢活動,以符合2001年反洗錢法(AMLA)?是否有懷疑活動與交易的報告程序?
● 公司是否有收購或購買低估價值資產的計劃?
● 在合併與收購交易中,公司是否有經過適當精密審核?若這些交易告吹,是否有“分手費”條件懲罰?
● 公司是否有為政府即將推出的消費稅(GST)準備?
● FRS 139會計準則是否有影響公司業績?這項會計準則已在今年1月1日起施行,公司是否已經做好完全準備?
● 公司對使用面子書(Facebook)、推特(Twitter)與其他社會媒介網路政策為何?這些媒介是否能與顧客或供應商溝通?
關心經濟
放眼國際
由於全球經濟二度衰退風險升級,更讓小股東擔心評級與投資持續度。因此股東更應該在年度股東大會上,詢問包括經濟不穩定下相關問題,同時也可針對政府推出的新經濟模式與2011年預算案詢問預期影響。
別忘記,發問這種問題,可間接證明你的宏偉國際觀,並肯定能讓在場董事與小股東刮目相看。
● 在目前經濟環境下,融資是否困難?去年是否遇到銀行信貸緊縮或透支問題?
● 公司擴展與成長計劃是否受到全球經濟不穩定與信貸緊縮影響?
● 公司與銀行家的關係是否強勁?是否檢討信貸安排?是否完全支援客戶?
● 信貸條款是否轉變,進而影響公司的現金或營運資本?
● 全球經濟不穩定風險提高,是否潛在衝擊盈利?董事是否預測任何營運轉變,或足以影響獲利的市場變數?
● 在目前市況下,未來營運策略是否調整?
● 貨幣市場波動激烈,是否影響海外市場競爭力?公司如何管理一些風險?對進出口有何影響?
● 公司是否涉及波動激烈的原產品市場?有何護盤政策?
● 公司接獲多少政府契約與合同?政府是否有挑戰任何成本?
● 若政府刪減對私人界預算,是否對公司未來幾年有影響?
● 公司在借貸時是否考慮尋求政府幫助?
● 如何同時滿足政府與股東需求?
企管嚴
免虧錢
這幾年企業違約與列入PN17陷困行列消息不斷,身為小股東若不提高警惕,可能倒楣跟隨犯錯企業一起承擔後果,投資額可能就此說ByeBye。
還等甚麼?企業監管並不是證券監督委員會或稽查委員會的責任而已,你也要喝點雞精充神,睜大眼睛提高挑剔。就算略顯神經質算甚麼?除非你嫌錢多或遵循宿命論吧!
● 集團如何確保能攫取融資?
● 公司是否有計劃接受壓力測試?公司預測是否經常準確?
● 股東在儲備預測與撥備能有多少把握?
● 董事部對收入確認政策的正確性是否有信心?
● 最近有許多企業違約或列入PN17陷困行列,董事部是否有信心設定正確管理方法與最高素質財務報表目標?
● 董事部是否檢討公司所有重要的內部控制系統,包括控制環境、風險評估、控制活動、資訊與通訊等?董事部是否滿意沒有受到許多高知名度公司違約案件影響?
● 目前有何監管制度,以確保管理費支付符合商業行情,並能提供等值服務與產品?
● 這段期間是否有“不尋常”交易?若有,進行這些交易的基本商業目的為何?這些交易的響是否完全反映並記錄在年度報告與會計?是否根據有效內部控制或超越正常程序?
● 有任何程序可分辨相關人士或組織交易?會計是否充份公佈資訊,讓股東能徹底瞭解與評估相關人士的交易內情?
● 公司是否有內部審核部門?若沒有,是否考慮設立這個部門?
● 審核委員會是否認為內部審核能充份獨立,不僅報告重大議題,也能向資深管理層反映負面事項?
● 在決定可呈報收入時,是否考慮任何“特別”或“旁側”安排?公司是否有進行任何空洞交換(HollowSwap)以提高營業額?
● 公司營業額認證政策是否與其他業者相同?比起同業,公司是否有更積極或更精明的政策?是否充份反映在財務報表上?
● 公司擁有任何待用(Dormant)投資者戶頭嗎?若有,如何計算這些戶頭?
地毯搜索
找出風險
風險管理與新風險方面,更必須要打醒十二分精神。
風險是許多公司時常忽略的盲點,尤其當業務規模快速發展時,更可能讓管理層“當局者迷”,只沉醉眼前剎那美好,卻忘了背後可能伴隨許多違約或過度杆杠危機。
這時,若能適時提出憂慮,用地毯式搜索精神找出營運不穩定之處,就算遭其他股東白眼拖延用餐時間,總好過最終危機爆發時的崩潰。
當然,若真能找出營運紕漏,“救世主”形象現身,有誰以後不敢對你恭前敬後呢?
● 董事部是否不斷評估審核委員會、完全董事部與其他委員會如風險委員會的監督角色?是否有許多專才與充裕時間解決策略、營運與其他風險?
● 公司依賴短期融資來營運業務的程度有多少?在融資中短期債券或股本計劃為何?目前營運是否會影響這些計劃?
● 是否有違約或違約風險何在?
● 管理層是否檢討手上合約的法律流程,或其他可能影響行政或清盤的法律潛在訴訟?
● 是否公司的證券化活動或其他類似由公司承擔的融資工具,陷入嚴重財政困難?
● 目前市場是否影響公司資金流動率、杆杠活動與風險?
● 如何平復風險?風險評估方法是否隨近期環境變化而改變?
● 審核委員會是否警告管理層進行不正常獲利活動後風險提高?刪減預算是否“過度”而可能影響長期業務表現與財政功能素質?
● 近期是否有一些管理層之前未能預料的風險?是否發現任何建立貿易策略上的弱點?
● 管理層是否制定後備計劃來涵蓋未能預期的融資需求,以避免違約或違反監管單位要求?
● 近期是否有訴訟風險?董事部在檢討或更新風險管控過程與策略為何?
● 董事部是否探討經濟或業界潛在風險的過程?在關鍵敏感項目是否有壓力測試?是否有關鍵表現指標(KPI)來幫助偵測情況與避免潛在問題發生?
● 公司或稽查師是否對資產進行註銷檢討?檢討結果為何?
● 若股票合理價大幅或持續下跌,甚至跌破投資成本時,管理層是否考慮減計在收入表?
● 管理層是否適當考慮某些事件可能需要減值評估?
● 管理層如何預計資產負債表的一些合理價項目?
瘦了公司
肥了高層?
接下來這些問題,肯定是小股東必定要爭著搶問,因為管理層的執行薪酬可是攸關執行效率與回酬是否成正比的關鍵。
尤其近幾年一些公司營運不良,有者甚至還由盈轉虧,惟管理層卻還領著高薪,一付事不關己的模樣。試問若不在股東大會上大聲責問,還找到其他更好的教訓方法嗎?
來吧!就算口乾舌燥,以下問題可必定要倒背如流哦!
● 公司大幅降低股息派發,整體執行薪資卻大幅提高。董事部能否解釋現有支薪結構,與如何分配股東與執行員利益嗎?
● 為何董事酬金沒有跟隨股價一致下滑?
● 董事花紅是否應該有頂限?
● 為何股息維持不變與勞動力下滑,董事薪酬卻提高?
● 公司的財務表現與資深管理層薪水若與對手相比為何?
● 若公司達到今年業績目標,惟表現仍比去年目標低,花紅應該如何派發?
● 薪酬委員會如何決定花紅?
● 為何公司沒有賺錢,卻仍可派發花紅?
● 今年董事薪酬最高為何?派發原因?為何發售給董事的股票價格會比雇員便宜?董事部認購股票價格是否過低?
● 長期津貼計劃需要特定達標。與這些目標相比,今年表現如何?這些目標不是應該根據股價或股東價值,而非每股盈利?
● 一些非執行董事同時獲派股票、認股權與花紅,可以知道原因嗎?這些是個案嗎?
● 為何這屆董事任期期間公司表現變差,惟付出代價卻相對低?
結束了第一系列,是否覺得意猶未盡?
別擔心,許多更技術性的主題如採取會計準則139後對公司影響,在各項認可與執行上,還有海外業務拓展與準備商品服務稅上影響等,未來幾期將陸續公開問題方向。
最重要是要配合分析年度報告能力,若能從中尋找一些問題來關心業務發展,確保投資無誤外,也能適時提醒管理層與董事一些管理方法哦!